赘婿
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五一七章 眼底光辉 掌中烛火(下) (第3页)
zzshu1.com

    而对于大儒来说,创立一个学问。有他们本身高深的内涵在内,求的是知己。那时候讲学问,有个愿打愿挨的准则,你愿意学,我才告诉你。你不懂,那多半是你愚钝。朱熹的“存天理、灭人欲”是一种圣贤追求的最高状态,所谓人欲,并非**,而是私欲。他们探讨的是一个国家怎样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,其中当然也有种种苛刻之处。但作为普通民众或是平头百姓,未必能够明白“为什么”,那好,我告诉你怎么做就行了。

    到最后,框框条条剩下了,道理上理解的人,却并不多。

    民可使知之,不可,使由之:你能理解的,我告诉你道理,你理解不了,那我告诉你怎么做就行了。

    理学的条条框框,从来就不是一种人性或学术上的退后,在学术上,它是一次飞跃性的进步。条条框框越多,它确实让人们失去了某些血性,可草原上的汉子茹毛饮血,最有血性,谁愿意去当呢?自理学之后,儒家真正找到了一条贯穿始终的灵魂和基因密码,以至于此后数朝,朝代更迭,儒学却始终不灭,因为不用儒家,就没法治国。

请关闭-畅*读/模式阅读。

最新网址 zzshu1.com
关闭+畅/读=,看完整内容。本章未完,请点击【下一页】继续阅读。
上一页 - 下一页